一种新型光电磁式线缆偏心测量仪

发布日期:2025-01-23 10:25:45   浏览量 :155
发布日期:2025-01-23 10:25:45  
155

来源:东莞市昌捷测控技术有限公司(转载请注明出处)

在线测量线缆偏心度的主要挑战在于线缆是高速运动的,因此要求设备进行非接触式测量且能应对线缆的抖动。基于光学透射成像原理的X射线式线缆偏心仪,可同时测量多层的轮廓尺寸,从而计算出导体的几何中心相对于绝缘的偏心度,但是它的测量速度慢,通常一秒钟只能测量几次,线缆抖动会导致测量误差加大,并且成本高昂。

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线缆偏心仪,结合了光学测径和电磁感应测导体两种技术,测量的是导体的电气中心,比几何偏心度要优越得多1,并且测量速度更快,每秒钟可以测量上千次,仪器的测量速度越快,线缆抖动产生的影响就越小,因此在无需同时测量多层尺寸的场合,已经取代了X射线式线缆偏心仪。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此类进口产品,根据它们公开的测量原理,都是用四个电感线圈探测磁场,有的是根据探测到的信号强度相等来判断导体居中于测量窗口,不相等则通过电机调整窗口使其相等,有的则是用探测到的信号强度进行计算,求出导体中心位置。

电机调整有个过程,不可避免地存在滞后,从而导致测量绝缘和测量导体不同步,即产生测量的延迟误差,线缆抖动越严重,误差越大。这个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如实表现出来,一旦线缆出现抖动,偏心度的测量结果就不稳定,波动超1%,这反映的是设备测量误差,而非线缆的实际情形。

然而依据信号强度相等来判断导体居中,这一条也不是必然成立的。毕奥-萨伐尔定律指出,电流元Idl在与其距离为r的空间任意一点处激发的磁感应强度(B)大小为:

(1)

该式表明,磁感应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,与方向夹角θ的正弦值成正比。据此对空间四点磁场强度的关系进行模拟计算,为方便起见,建立如下模型:


1、2、3、4点正交对称分布,O为中心点,令电流元沿2、3轴的中间线OP移动。根据式(1)可知,电流元位于OP上任意一点,都满足B1=B4,B2=B3。因此只需考察B1/B2与∠θ的变化情形即可。经过计算,得到一组数据并生成散点趋势图如下:

∠θ(°)

0

2

4

6

8

10

12

14

16

18

20

22

24

24.78

B1/B2

1

0.865

0.742

0.63

0.531

0.446

0.375

0.32

0.283

0.268

0.286

0.372

0.671

1


从上图可以看出,变化趋势是一条不规则的曲线,随着∠θ逐渐变大,B1/B2的值从1缓慢下降至约0.268的最小值,后又迅速回升到1,此时四点的磁场大小也相等,但是电流元所在的位置却离中心O很远。在整个区间内,除最小值外,每一个值都有两个对应的点,且越接近最小值,这两个点也就越靠近。这还只是一个象限的情形,在另外三个象限也存在着同样的情形。由此可见,仅有四个点的磁场大小的数据,既不能通过信号相等来判断导体居中,也无法通过计算确定导体中心的位置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磁场是矢量,不是标量。

上述分析表明,我们要研制出更好、更合理的偏心仪,决不能盲目地跟随国外公司的步伐,而应另辟蹊径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我们提出一种新的测量原理,即通过测量两个点(P1、P2)的磁场方向角θ1、θ2,从而确定源的中心位置O,如下图所示:


该原理可以用几何语言概括为:已知三角形的一条边及其与相邻边的两个夹角,这个三角形就确定了。这个命题的成立是毫无疑义的,循此需要用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来实现它,其中的关键在于实现对微弱磁场的高速度、高精度测量。线缆导体中本来是没有电流的,在通过一个外加的交变磁场时,就产生感应电流。电流大小通常在10mA数量级,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线缆有一定距离,距离越远,磁场就越弱,因此要探测的磁场大小也就几百nT,这对于传感器的灵敏度、频响和噪声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,特别是传感器的本底噪声会直接影响测量精度。

目前市场上的进口产品普遍采用线圈磁场传感器,我们则选择了磁阻式传感器。因为测量磁场的方向角,要求传感器的尺寸尽量小,以使每次被测量的导体部分的长度尽量短,且易于结构上的集成,使电磁测量和光学测量能够在同一个圆周截面上进行,最大限度缩小等效误差;同时还要求单个传感器之间的一致性非常好,从而确保测量稳定可靠。光刻机制程、芯片级方案的磁阻传感器,无疑成为理想的选择。而采用线圈磁场传感器的进口产品,其电磁测量和光学测量是分列在两个圆周截面上进行的,这样一来就要将不在光学测量部位的一段更长的导体视为完全相同,无形中加大了测量的等效误差。在电气性能方面,基于先进磁阻传感技术的电磁测量亦获得出色效果,能够以每秒钟1000次的频率,对100~200nT磁场实现单次测量优于±2%的重复精度,1000次测量平均值的重复精度优于±0.2%,线性度优于0.5%。这部分由于缺少进口产品翔实可信的数据,无法比较。

电磁测量结合同样快速、精准的LED×CCD光电测径技术,就实现了线缆偏心度的实时测量,如下图所示:


每次测量同步得到绝缘层A、B、C、D四个点和导体中心P点的位置,由下列公式计算出X、Y方向的偏心度和总的偏心度:


将每次测量得到的ex、ey和e,取一定数目求平均值后作为最终的偏心度测量结果并显示出来。若要将最终结果显示为同心度,则用(同心度=1-偏心度)的公式进行换算。△x、△y分别表示在X、Y方向偏离的距离,可以据此对挤出机头进行实时调整,实现线缆偏心的自动纠正。如前文所述,测量速度越快,抖动误差就越小,我们按照每秒钟测量1000次的测量频率,综合偏心度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千分位的水平。而大部分进口产品的测量速度只做到几百次,其偏心度测量精度则是在假设导体完全居中的前提下给出的,大致与外径测量精度相当,并且是以绝对值±μm的方式给出,而不是以相对值(百分比,%)的方式给出,实际上是不合规范的。

LED×CCD测径技术是基于远心光学系统成像的原理,利用物体挡光效应在CCD上得到一段明暗相间的区域,通过图像处理算法解析出两个边缘点,从而计算出尺寸。由于CCD是全局曝光,即像素阵列上的所有像素点同时曝光,在曝光时间内物体抖动产生的影响,可以用下图来说明:


可以看出,由于曝光是同步进行的,虽然图像边缘部分发生了变化,由原来的垂直线变成了斜线,即变得模糊了,但是图像处理算法仍然可以根据这些特征,准确无误地解析出边缘点,消除由于物体抖动引起的误差。

光学测径技术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,不作赘述。但有必要强调一点,线缆偏心测量应用中,光学部分要实时测量绝缘外层四个顶点的位置,而不仅仅是尺寸,若采用马达扫描方式的激光测径技术,将会因为测量的不同步而产生额外的误差。总之,光学测量和电磁测量均应同步,这正是研制线缆偏心测量仪的主要挑战。

【结语】

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线缆偏心测量仪,能够快速测量导体的电气中心,且成本较低,具有很大的优越性。针对进口产品在电磁测量环节存在的原理缺陷,本文作了具体分析,并提出了新的原理和方案,最终研制成功一种新型光电磁式线缆偏心测量仪,该产品综合偏心度测量精度达到千分位的水平。技术进步是无止境的,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,将来还可以实现更高的测量精度。

参考文献

【1】电缆偏心测量控制设备   石世铭,《电线电缆》,1978-08-29

CONTACT US
— 联系我们 —
地址:
邮箱:
广东省 东莞市 虎门镇 太安路虎门段233号溢丰大厦14楼H2室
13823660176
版权所有:CHANGJE
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